本文转自会说话的哑巴《理解式的亲子交流 》
运用理解式的交流原则可以帮助父母在处理孩子的事情时,既能表现出关心,又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1、智慧的起点是聆听。聆听能让父母听到孩子的情感,感受和体验,听到他们的观点,这样才能明白他们谈话的本质。父母需要开明的思想和豁达的心胸,这样才能倾听到所有的事实,不管它们是让人高兴的还是让人讨厌的。
父母说下面的话是没有帮助的:“多么疯狂的想法”(驳回)、“你做事总是半吊子”(批评)、“你怎么总觉得自己这么厉害呢?”(羞辱)、“我不想再听你说一个字!”(生气)
相反,我们要承认:“哦,我明白了,谢谢你告诉我你的强烈感受,所以,这就是你深思熟虑的想法,谢谢你让我知道。”承认并不代表同意,这只是打开对话之门的一个表示尊重的方式,表示你认真对待孩子的话。
2、不要否认孩子的体会,不要驳斥他的感受,不要否定他的愿望,不要嘲笑他的品味,不要贬低他的主张,不要污蔑他的人格,不要怀疑他的经历。相反,所有这些,我们都要承认。
3、不要批评孩子,而要引导他们。要说出麻烦所在,并且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不要说任何否定孩子的话。
4、当你生气时,说出你看到的事情、你的感觉,你的期望,用人称代词“我”开头:“我生气了,我不高兴,我很生气,我很愤怒,我很吃惊“等等。不要批评孩子。
5、赞扬孩子的时候。如果你想告诉孩子你赞赏他们或他们的努力,那么要说出具体的事情,不要批评性格特点。
7、在影响孩子生活的事情上,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说话的机会。即使很小的孩子,也可以问他:“你的面包上是要果酱还是黄油?”或者告诉他:“就寝时间是七点到八点,你自己决定什么时候累了,什么时候该睡觉了。”给予选择权对孩子来说有是重要的作用?她可能会对自己说:“妈妈考虑了我的愿望,对于我自己的生活我有说话的权利,我是一个人,我很重要。”
2013-7-10 10:03:36 参考《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