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求学网

选择成就梦想奋斗成就人生

 
 
 

日志

 
 

学习是感性、理性经验的结合  

2016-04-15 18:41:28|  分类: 教育教学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学习是感性、理性经验的结合 - 日出东方 - 求学网

 

 

学习是感性、理性经验的结合

 

 

台湾学者黄武雄曾在《学校在窗外》一书中阐述学校的任务:一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彼此分享实现;二是提升学生的理性经验,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判断甄别实现;如果还有第三点,那就是留白。可见,学校是为感性经验的汇聚与理性经验的生成而存在的。

具体到学习过程,经历过的学习经验一定是最具力量的。只听,可能是轻风过耳;只看,可能是过眼烟云。只有亲历,才有可能留下深刻的印记,形成解决类似情境的能力。这似乎能帮助我们对杜威的“做中学”产生进一步的理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学科知识与学科技能。这里的“做”,不能仅仅理解为学科实践,还应该理解为学习过程本身的实践

真正对话,让学习经验得以丰

课改以来,我们不再对“对话”这一理念感觉陌生。传统课堂上,我们常常不让学生开口,只因学生有时说的话不正确。于是,我们关上了课堂上学生“七嘴八舌”的门

听,是形成对话的前提,而这一学习基本条件为何难实现?君不见,课堂上师生交流时,所有目光齐刷刷地聚焦于教师的脸庞,只因教师是课堂的“判官”,发言与不发言的学生只看教师的面色行事。试问,眼睛一直盯着教师,耳朵听着同学发言,这样的“听”能真正听进去吗?由此,我认为,“用眼倾听”是听取别人发言最起码的身体准备

 只是用眼倾听当然还不能实现“对话”。许多人常常误将“独白”理解为“对话”,看不到观点的辨析、汲取与生成。所谓的“对话”,大多停留在唯我、定向、封闭的输出状态,没有形成心中有他者、表达有多向、商讨有往来的话语“呼吸”状态

学习,就是相遇并对话。显然,这里的对话不是“相互说”,而应是“相互学”。相互学的对话,不仅是彼此的倾听,更在于倾听后的彼此行为带来的改变。彼此行为应包括汲取、纠正、质疑、补充、肯定……教学中,只有让对话真正发生,才会让学习经验更为丰富,让学习真正发生

高阶思维,让学习经验高效沉淀

所有的学科学习都是一个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和培养一种学科特有的核心素养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接受与体验相结合的深度学习过程

这里的“深度”,是聚焦于学科的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要使学科的思想方法与思维能力抵达一定的深度,课堂教学必然要出现有阶度的思维挑战,即所谓的高阶思维活动

 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成6个等级: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新。前3个等级,以背诵、默写为主活动的识记,以自己的话语解释为主活动的理解,以直接套用、填空为主活动的应用,这些显然为低阶思维;而后3个等级,以辨析、判断、推论为主活动的分析,以讲自己的观点为主活动的评价,以创思、创意、创作为主活动的创新则为高阶思维。以某篇课文的教学为例,如果只停留于内容层面的理解、掌握或背诵,应该说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学习,但这样的低阶思维学习过程,很难形成能力,遗忘率极高;如果通过比较、讨论、表达自我感受与观点,甚至对文本有更好的创作学习过程,这便是高阶思维的学习过程,理性经验便自然会高效沉淀

黄武雄在《学校在窗外》一书中还提到:“一个人必须把自己的经验拿来不断跟他人的经验相互印证,视野才能开阔,判断才能延伸,思路才能清晰,人的内心世界才能充分发展。”

简言之,教学就是让学生的学习经验既有丰富的过程,也有沉淀的过程,当然两者没有必然的割裂。学习经验在丰富中沉淀,彼此互补互助,这就是我对教学本质的认知

你也许喜欢>>

来源:《中国教师报 》2016年4月6日第4版  作者: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  姜树华  阅读原文)

 

  评论这张
 
阅读(433)| 评论(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